翻页   夜间
鹅聪浓思通看书 >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 第六十一章 二龙头特号
 
  
特号是特定称谓,与部队的代号一样,出于保密需要,而在地名后加了“特号”两个字,比如我所分到的连队,对外的代号是86831部队61分队,也称二龙头特号。类似这样的叫法,应该还有不少。
二龙头名字的来历,连队历史没有记载,老兵延续下来的说法中也没有讲述,我理解可能是因为我们连队处在一个小山头,而这个小山头正好面临钱塘江的缘故。
山头南侧临江,沿江一条宽阔大道穿过,这条路应该是后来修建,靠近山头的一侧被挖出四五十米的峭壁,或许没被挖出之前,山头的外形类似龙头,所以得名。
真的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连队所处位置,风景名胜数不胜数。背靠玉皇山,面临钱塘江,向东不远是六和塔,小山头之下是九溪十八涧,哪一处都有动人传说,脍炙人口的故事。
附近居民不多,或许只有山下的九溪村,才有着几十户寻常人家居住,更多的是单位,这些单位可不一般。
六和塔算一个单位,距离我们连队约有三四里路,接下来是浙江大学三分部,铁路疗养院,连队的对面,一条林荫公路相隔,是老红军疗养院,沿着这条公路走下去,是一座私立学校,也被称为贵族学校,每到周末,各式各样的小车,一直能排到连队炊事班后面。
这条林荫公路,从底下九溪村沿着山凹而上,相对陡峭,宽近十米,长约里许,植被茂密保护得相当好,盛夏行走,都不见骄阳,在山凹的顶端分叉,向右是空军疗养院的大门。
向左一个更陡的宽阔麻石路,大约二三十步的距离,两扇铁门大开,旁边一个岗亭,里面常年站立卫兵,这里就是我们的连队,二龙头特号。
两扇大铁门,只有部队远赴靶场实弹射击时才关闭,留守人员不多,还要承担各处执勤,因此才会关闭。进入二十一世纪初,部队更换驻地,这里人去楼空,从此大门紧闭。
连队独立山头,中间是阵地,兵器陈列掩体之中,前面临近悬崖,是一片常年绿郁葱葱的龙井茶园地。阵地依山头地势而建,将营区分成了三个部分,东边是连部和战斗排,西边是仪器排和指挥排,北边是炊事班和食堂。
营区环境也相当优美,各处都有小径相连,绿荫笼罩,处在阵地边缘的林地,底下清扫得不见杂草,甚至树叶都难见一片,不知道何年何月哪代士兵所留,里面放置了几张石桌石凳,江风吹过,树叶婆娑,平添风姿,更觉幽静。
食堂前面是一处山坳,有小路延伸,下去约二三十米,有一排猪圈,不知哪代士兵有心,很有创意的利用山坳,在猪圈前里挖了个池塘。
或许山水寒冷不好养鱼,平时很少见有鱼收获,但猪却是常有的,年轻的生命并不太熟悉如何杀猪,每次连队组织杀猪时,总能弄出特别大的动静,有时甚至满山追着跑,不时改善了连队的伙食,可能杀猪的过程,带来的乐趣更大。
改革开放之初,所有工作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部队也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军民共建,部队为共建单位提供经济发展必要的安全保障,共建单位为部队适当解决生活困难。
或许军民共建一直是传统,只是在那个时代表现的更全面更活跃一些,我记得当时我们的连长就常讲,他的主要是抓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承担了包括六和塔、疗养院在内的多个单位的岗哨执勤任务,记得通到连队的那条公路一侧管道施工,请不到施工队,开挖管道就是连队承包下来的。
那段时间,连队干部晚上查岗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各个单位跑一圈下来,可能要两三个小时。
相对于营区站岗,外面的单位执勤,有地方睡,有电视看,夏天有风扇,冬天有取暖设备,走动得不远,无人干涉,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如果碰到年节,单位还会发放福利,谁都愿意去,谁都抢着去。
每当在外执勤归队,他们总是一番吹嘘,比如结识了哪个姑娘,偷偷拿了些什么东西,到哪里溜了一圈,我一直想着能有这样的机会,不过因为岗位原因,连队一次也没有安排,只有羡慕的份,深以为憾。
阵地正前方的那一片龙井茶园,常年绿意昂然,有茶农经营,打理得整整齐齐,树成冠状,树下难见杂草,顺着山坡,梯次栽种,由高到低,错落有致。
这些茶树,不知道培育了多少年,或许在建连之前,就已经存在,将近成人身高,形同一把大伞。
这里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最佳地点,茶园高低错落,不挡视线,每当大潮来临,战友们有时站在阵地,依偎着心爱的兵器,有时坐在茶园,上面有茶树当伞。
钱塘江大潮有动人传说,楚人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助吴国成就霸业,反遭诬陷被殊,以革裹身投入钱塘江,伍子胥冤魂不灭,带领水族兴风作浪誓要报仇,所以有了钱塘江大潮,经久不息,代表伍子胥不屈的复仇意志。
其实钱塘江大潮是受月球引力影响形成的潮汐现象,农历每月十五,都会出现一次,每次出现比上一次推迟半小时左右,因此有时是白天出现,有时是晚上出现。
以八月十五中秋那一天的潮水最大,这一天观潮的人也最多,连队属于军事禁区,普通人不能进入观看,这时连队常邀请共建单位人员前来,一起观看人间盛景,加深军民鱼水情深。
连队下面江边,有一个皮划艇训练中心,在江水中浇筑了一道围堰,作为训练基地,正好处在阵地正下方,潮水到此受阻,拍打围堰,能起惊涛骇浪,增加了大潮的观赏度。
每到大潮来时,远远的在钱塘江大桥之处,就能看到一条水线逆着江水,倒流而来,刚开始时还不觉得有何特别之处,水线翻卷,不见大涛大浪。
随着水线临近,才见气势逐渐壮大,快到眼前时,潮水拍打江岸,冲起的巨浪能有二三十米高,那条水线落差也有五六米高,几乎要与堤岸平齐。
到达围堰处,受江岸和围堰阻拦,潮水冲击之势更猛,冲起的巨浪更加惊人,如果说此前潮水拍打江岸,还只是有浪席卷,那么此时不但有浪,还有雷鸣巨响,还有狂涛拥岸。
这样的盛景,常常吸引游客驻足观看,江边的那条公路,车辆来往川流不息,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见到,驻足观看的现象时有发生。
但是也因为是第一次观看,不知道危险,有些人甚至下车近前,靠近了岸边,结果潮水汹涌,在围堰处遇阻,潮起数十米之高,扑向公路,一路的车辆瞬间漂浮水中。
遇到这些人盲目下车观看,我们总是特别担心,又喊又叫,奈何距离太远,涛声太大,无法听到,只能看着他们被潮水冲击,或者在车内惊声尖叫。
有一次潮水来时,正好遇见一辆电力抢修车在附近作业,在大潮来临时,忽然看到地下井盖中爬上个人来,刚爬上来,潮水就汹涌奔岸,为他捏了把冷汗。
钱塘江大潮是难得的盛景,如果不注意,极易出现危险,钱塘江观潮还有其它的点,经常听到有人溺水身亡,好在我们连队这一段,只是看到了些险情,从来没发生过亡人事件。
山下的九溪村,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公交车站,既是始发也是终点,好像有两三路,其中一路直达市区,现在还记得是“308”路,有几次外出,遇到私立学校的学生等车,略显稚嫩,带着回家的急切,车来之后,总是欢笑的边喊着“我可爱的308”,边向公交车奔去。
分到连队的年底,我们完成了当年的靶场实弹射击任务,开始获准可以像老兵一样请假外出,第一次乘坐“308”,第一次在白天见识西湖美景,果然是人间天堂。
杭州美景无数,从此一路流连,六和塔登高,极目远眺,城市尽在眼底,虎跑泉清凉不尽,常有市民提着各种器具盛水,花港观鱼红鲤似锦,群拥群簇艳若晚霞,西湖之畔最为热闹,常见游人如织,映日荷花中,舟辑来往不断。
处于这样的环境,连队老兵常有骄傲自豪感,也不知道是哪个老兵归纳的,围绕连队按数字排出了各处景致,一线天、二龙头、三坛映月、四眼井、五云山、六和塔、七星岩、八卦田,九溪十八涧。
九溪村有一条平坦马路穿过村庄,一直向后面的山坳延伸,有小溪相伴,寂静而又幽深,两旁种植的都是低矮的龙井茶树,溪流丰富蜿蜒曲折,或许这是九溪十八涧名称的由来,最深处是一个景点,有一块石碑耸立,上刻“九溪烟树”几个字。
连队组织早操时,一般都会选择带领队伍在这条小径上跑步,一直跑到“九溪烟树”处回转,再往前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路,一直通往山顶,记得石板路半山之中分开,一边通往玉皇山,一边通往五云山。
树木苍翠,流水潺潺,每次早操置身其中,常有轻烟缭绕,景色朦胧,不少市民也在其中锻炼,或跑或走,有些还独立一处,对着山上“伊伊啊啊”练声。
最深的“九溪烟树”附近,被当作了野炊之地,不时能见烧烤后留下的痕迹,水源清澈而又丰富,树木高大而又幽深,确实是野炊好去处,但是见着感觉有破坏美景之感。
乘坐“308”能直达市中心,这里叫解放路,有一座百货大楼,被简称为“解百”,当时的杭州已见繁华,而我们这些刚从山村走出的农家孩子,却完全没有体会。
出于羡慕虚荣,出于追逐潮流,部队期间购买了人生第一双皮鞋,新兵时外出,还没有便装,穿着制式军服走进百货大楼,看到门口皮鞋标价都是二三百,贵得要死,于是就想到里面找便宜一些的。
哪知道商场最便宜的就在最外边,越往里面越贵,最后站在标价两三千的鞋柜面前,不敢再往前走了,那些漂亮的售货员小姐,目光好奇而略带嘲笑,一身士兵服在她们眼里可能就是口袋里没钱的标签,“穷当兵的”正是那时对军人的另一种称谓。
售货员没一个搭理我们,顾客是上帝,原来不包括我们,回到鞋柜最外边,还是买了一双,本以为最便宜,回到连队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
回到连队,正遇连长巡查,看到了问我多少钱买的,我如实说两百多,连长笑着说他都没穿过这么贵的鞋,这才知道老兵们脚上的皮鞋,都是地摊上买的,甚至连队干部的也是。
部队服役,外出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时候是呆在营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兵器训练、体能训练、业务学习、整理内务和菜地,单调、枯燥、寂寞始终如影相随。
晚训练结束,但凡有点滴空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是坐在阵地高处,看着底下公路车来车往,车辆川流不息,迎面而来时,前灯明亮耀眼,看起来特别像前程灿烂,远离而去,尾灯红光闪烁辉,看起来有一种辉煌感,常用来比喻心情,也用来给自己鼓劲,努力向前必有前程似锦,回首往事希望能见业绩辉煌。
坐在路边看车,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心中那难以排遣的孤独和寂寞,许多有过当兵历史的人,都曾听说过这样的笑话,说部队时间长了,从没见到异性,看到老母猪都是双眼皮的。
有时战友们聚坐一起聊天,常常会说,如果回家探亲休假,或者是退伍的时候,什么也不做,就坐在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的确如此,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天伦之乐”,一群青春年少的小伙,远离亲人家乡,孤独寂寞中成长,那份感受非亲自经历无法叙述。
多少人在义务兵服役期满后,面临留队提干转志愿兵等难得机会,毅然放弃选择回家,可能就是因为这份孤独寂寞,我还清楚的记得,进入新世纪,启动士官制度改革,许多服役四年的战士,哪怕是连队多次谈心做工作,哪怕是多留一年就能领到多出近两万的退伍费,都选择立刻退伍,如此坚定,哪怕是一分钟都不愿多留。
孤独寂寞能改变性格,也能改变想法,一些老兵身上出现的刻意羞辱新兵的现象,可能就是因为由此性格发生了改变,有些人怀抱激情入伍,最终选择放弃梦想,重回普通,可能也是因为由此想法发生改变。
有一次轮到我站岗,皎洁的月光下,拉长着无比孤单的身影,寒冷的钢枪,寂静的环境,那一刻特别想家,觉得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只要能早点回家就行,这样的感受还写在了日记本上,在后来偶遇浙江大学三分部读书的初中同学,被他们的寝室内沉淀的知识气息感染,才重新升起报考军校念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