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鹅聪浓思通看书 > 汉末独行 > 第二百六十三章 洛阳(三)
 
鲍勋的阿谀奉承让众多世家大臣都有些不舒服,同时也没有让司马懿和陈群两个人感觉到多么的舒服。

不过这不妨碍他继续说下去。

“如今虽然洛阳城之中各方势力轮番登场,但是论起实力来,还是我等世家的实力最大!”鲍勋说的颇为激动,“如今三公九卿尽是我世家大族之人,便是贾诩也不得不退了下去。

这般大的势力,我等只不过是未能联合在一起,未能做到最大的地步罢了,另外就是我等顾全大局!

我等完全不需要在乎他们是什么想法,只要他们敢于放肆,我等就奋起防抗,定然能够让他们不敢轻易妄动,我等需要做的,就是完全的听从陈群大人和司马大人的话,让我等继续昌盛下去!”

鲍勋这些话说出来让陈群和司马懿两人脸色变得完全不同,陈群是满脸的喜色,丝毫没有掩饰,而司马懿则是慢慢将眼睛眯了起来,看向他的眼神十分的不善。

刚刚鲍勋虽然将他也好一顿夸赞,但是在司马懿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捧杀。

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人的脸色颇为难看,那就是在黄初三年接替贾诩成为太尉的钟繇,一个岁数比贾诩还要大的太尉。

(钟繇升任太尉也是世家的博弈,这次博弈看似起源于黄初三年,其实在建安二十五年,他就已经开始了。

钟繇是谁,颍川长社钟家的当家之人,当年的司隶校尉,一人镇压偌大的关中,将当初被西凉军团给弄报废的西凉之地再次给抬了起来,这是何等的不容易。

论家世,颍川钟家,天下间一等一的家族势力,钟家和陈家一样都是从祖父那一代就开始发家致富的,而且和陈家一样的是,他们两家都是靠着名士的头衔混出来的。

钟繇的祖父钟皓就已经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了,颇有些高行不说,更是一手创立了颍川的钟家。

第二代的钟家四子,那更是在最坏的年代生生的混成了最大的名声。

钟迪是钟繇的父亲,官位只是颍川郡的主簿,郡主簿,压根入不了朝廷的脸面的这种官职,然后最后却是得到了偌大的名声。

他辞官不做了,而他辞官不做的原因是因为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什么,那是朝中一群达官显贵反对宦官参政,然后双方打的不可开交之后,最后官员士大夫输了,被迫终生不得再次入官,这其中有过数次党锢,每一次都能让一个声名赫赫的人被一脚踹下去。

其中这段日子是延熹九年,一直延续到中平元年,最后还是因为黄巾之乱,北地太守皇甫嵩拿国难做文章,这才将这场延续了足足十八年的大乱平定下去。

但是被党锢之乱弄下去的人都是什么人,最大的主力就是那些反对宦官当政,被王公大臣和外戚当了枪使的太学生们,除了太学生之外,还有一群人,太尉陈蕃,大汉名士,司隶校尉李膺等人。

这群人和一个小小的颍川郡主簿有什么关系,这就纯粹是用来蹭热度的,如果当时有这么个词儿,那就是蹭热度。

特别是在颍川主簿钟迪之后,他的弟弟,钟繇的叔父钟敷也跟着将这句话放上来了,因为党锢不出仕!

这个更加的优秀,钟迪好歹是当上了颍川主簿,然后说自己因为党锢之祸不干了,他的弟弟钟敷更加的优秀,压根就不去,理由还是因为朝中的党锢之祸。

凭良心说,钟家将这个热度蹭的是真的相当的好,之后老三老四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党锢之祸在中平元年终于结束了,他们俩也没啥什么靠谱的理由了,干脆就是不出来了,安心在家中当自己的名士。

就这么一个情况下,两代人六个名士的支持之下,钟繇终于横空出世了,然后和曹操相识之后真的做的相当的不错,司隶校尉之间,无论是民生还是田亩,军事还是诸侯,他在关中都算是做到了当时能够做到的极致了。

但是钟繇的身份不单单是一个司隶校尉,他还是一个世家,同时还是一个大汉的重臣。

司隶校尉只不过就是钟繇在曹操麾下的实权官职,但是他的官职可不仅仅如此,两代人六个人的支持,他在汉朝的仕途那也是风生水起,再加上他对于已经危机四伏的汉室还有着很大的恩惠。

在钟繇进入仕途的时候,曹操那时候还和他只是有神交,并没有说谁真正的投靠谁,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孝廉,然后担任尚书郎和阳陵令,之后他辞官之后也没有被遗忘,更是改为了黄门侍郎等职。

兴平二年,李傕胁迫献帝,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同年,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钟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根据之前的功劳封东武亭侯。

这一点在他的本传之中就有不少的记载。

《三国志·钟繇传》: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汜,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之后在曹操的麾下再次坐镇关中,一路让关中稳定,抵抗了雍凉之地的诸侯,马家以及韩遂等人都清理的十分服帖,这就是大功,曹操也非常的赞赏他,甚至将他在关中比作当初萧何在高祖的后方。

诸多功劳的钟繇,从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一干就是十几年,兢兢业业!等到魏国在曹操封公之后也就成立了,而钟繇也就变成了大魏国的大理,然后更是被升任为相国!

等到了曹丕成为了大魏的太子,还专门赏赐给钟繇“五熟釜”,在釜上铭刻文字说:“於赫有魏,作汉籓辅。厥相惟锺,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

这是不是就是相当的厉害了,甚至可以说钟繇当初那就是大魏国的一种最高荣誉了,然后....

建安二十四年,钟繇受魏讽谋反案牵连,被免官!

建安二十四年,魏讽之案可以说是曹丕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案子,所以这个时候曹丕将重要给弄下去,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因为他已经是相国之位了,若是不弄下去的话,日后不好再提拔上去,还是因为别的。

但是在曹丕称王称帝之后,出现了些许有意思的事情。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王位,钟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称帝,改任钟繇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延康元年,同时也是黄初元年,钟繇被恢复了地位官职,甚至成为了廷尉封为高乡候,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黄初三年,也就是两年半之后,钟繇代替了贾诩成为了太尉,转封平阳乡侯。

那个时候的三公也是被曹丕所称赞的最好的三公名臣,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曹操时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后对旁人说:“这三公,都是一时的伟人,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

《三国志·钟繇传》: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但是这里面的太尉,却是非常的有意思,也就是说他取代贾诩这件事,很有趣。

贾诩是在黄初元年,曹丕称帝之后成为的大魏太尉一职,也算是报答了贾诩这么多年对他的支持了,同时还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可谓是一门荣誉了。

但是在黄初三年,贾诩的太尉一职被抹去了,换成了钟繇,这个看似没有问题对吧。

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子穆嗣,历位郡守。穆薨,子模嗣。

这个是《三国志》之中记载的在曹丕和江东大战的时候,双方开战之时的事情,按照上面所说,贾诩是公元147年所生的,而他七十七岁的时候去世的,算起来应该是223年到224年,不过算起来应该是223,曹氏伐吴回来回来之后的六月死去的。

而公元223年是什么年头,黄初四年!

黄初四年贾诩死去的时候,还是曹氏的重臣,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曹氏没有将他罢免,而且还带到自己的身边,同时也没有找到他再进一步的各种争取,也就是说贾诩在黄初四年....还是太尉!

黄初三年的时候,钟繇拿下了太尉,黄初四年,贾诩还是太尉,这就十分的有意思了。

曹丕不可能同时安排两个太尉出现在朝堂之上,可是黄初三年的事情也是千真万确的一件事,所以说作者翻看了当时的官场和各个人物志之后,发现了另一件事!

王朗并不是世家,很多人将世家争夺天下的锅全都算到曹操和曹丕身上,就是因为他们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和大量任用世家!

但是曹丕执政的几年之中任用的却绝大部分都是小家族或者是寒门子弟。

程昱在升任三公之前就已经死了,那么在黄初元年到黄初三年,这曹丕称帝最重要的三年时间之中,他朝堂上都是什么人物。

军方已经不用多说了,曹家曹仁,曹彰,曹真,曹休以及夏侯家的夏侯尚,夏侯儒等人牢牢掌控着军方!

那么朝堂上呢,曹魏权利最大的无非就是三公九卿了。

那么前三年的三公,分别是太尉贾诩,寒门之中的老人了,毋庸置疑!

司徒是华歆,他不过就是一个小世家的出身罢了,别说代表世家了,恐怕连他自己的家族他都代表不了!

司空就是王朗,很多人都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大世家出身,毕竟姓王,毕竟他的简历特别的漂亮!

但是很不幸他和太原王家没有关系,王朗原名王严,是东海郡郯县人,根本就不是太原王家的人,和王允,王雄,王凌等人压根就不是一类人!

他之所以后面的简历非常的漂亮,完全是因为他曾经在游历关中的时候,拜师杨赐,算得上是半个杨家门徒,但是杨家却没有接受他这个门徒。

以后他在杨赐死后直接弃官不做了,为杨赐守孝算是还了杨家的恩情!

之后更是被陶谦相中了,从陶谦那里开始一点点发迹的。

之后无论是升任徐州治州从事,还是转任会稽太守,乃至最后用了数年的时间逃出江东而投奔曹操,他都没有家族帮助的样子!

也就是说,当初的三公,太尉和司空是寒门出身,华歆是小世家起来的,中原诸多大世家全都没了动静!

作为世家领袖的三个人,颖川陈家陈群是尚书令,长社钟家钟繇是大理卿,关中杨家直接已经没了动静!

所以说世家大部分的力量都变成了尚书陈群及其麾下了!

若是曹操时代的尚书也就罢了,毕竟当年的尚书令堪称天子脚下第一亲信,可谓是无冕之相了!

但是曹丕确是没有让这个习惯继续!

尚书之所以非常重要,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需要起草诏书,执掌大印!

但是曹丕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就从新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而且在做这件事之前,他还做了一些事情做铺垫!

黄初元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后又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鼓励士人学经注经发展文化事业。

黄初二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 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 人之法。

而这三年他将儒道再次给立了起来,让儒家学子再次学会了忠君爱国!

而当所有人都是一副事不关己,好生看戏的时候,他直接设立中书省,将尚书令为首的陈群等人生生的给废了!

之后就是赐死了甄宓,改为寒门出生的郭女王为皇后,连后宫他都给换了!

为了抵抗曹丕越发过分的做法,世家应该是最后找到了卞太后出面,请求她制止曹丕的这种疯狂!

但是最后被曹丕连他母后都给断了!

曹丕借此机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同时,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

《三国志》记载的是,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庚子,立皇后郭氏。

同时在这三年之中,他还顺手整顿了曹魏的官风民气!

黄初二年,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

次年,也就是黄初三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这三年的时间,曹丕从当初争权夺位借助世家夺权登基,直接就变成了一个一手将世家推入了深渊的男人。

或许也正是因为物极必反,再被逼入了绝境的世家才会在黄初四年直接冒险行事,让曹家彻底的实力大损!

也只有这种可能,黄初三年才会出现这么荒唐的一件事情。

老太尉贾诩既没有罢官也没有升迁,更没有出什么意外。

但是钟繇就这么晃晃悠悠的出现了,都是老朋友了,下手也就不客气了!

这是世家和曹丕的交换,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三公之中没有世家之人,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所以才会出现同一个朝中会出现两个太尉,一个寒门,一个世家,如果是世家和曹丕之间的斗争,那么后面的鲍勋之事也就能够理解了,毕竟某些情况下,臣子逼迫皇帝,这个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至于曹丕夸赞钟繇等人,一是因为钟繇能力的确不错,二是因为曹丕和刘协等人不同,他足够隐忍。)

言归正传.........

鲍勋说完之后,钟繇等人脸色不悲不喜,这是颍川一脉和中原河内一脉的斗争,其他人坐享其成罢了。

就在双方都有些快要绷不住的时候,一直乐呵呵笑眯眯的钟繇突然轻笑了起来。

“鲍勋刚刚这句话说的倒是真的打进了老夫的心中啊!”钟繇慢悠悠的站了起来,笑着看了鲍勋一眼,“若是我等世家能够联合起来,这天下恐怕早就已经平定了!”

众人听到钟繇这句话都是不置可否,便是陈群和司马懿两个人都是不言不语的,似乎没有听到这个宿老说话一样。

世家,何为世家,那就是一个个的家族,在世家的眼中,天下可以风云变幻,但是他们世家必须不倒,他们奉行的就是任你天下变换,我自佁然不动。

在这种奉行之下,他们怎么可能会合作共赢,就算是合作,那也不过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共同的想法罢了,等到他们度过了这段日子之后,那就会再次反目为仇。

至于为何如此,天下的财富就只有这么多,若是世家越来越多,那他们岂不是越来越少了。

每一年甚至是每一天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这个大世之中,每一天都有新的官员出现在朝堂之中,他们有些人的天赋,有些人的实力要比这些已有的世家家主还要好。

若是不打压,不将他们摁下去,恐怕他们接下来面对的就是那些人的故事了,没有人想要作为一个故事的背景,也没有人愿意当做垫脚石被人踩着登上传奇之位。

一个人出人头地需要一辈子,一个家族只需要三代就能成为世家,天下州郡都是有数的,那么一个家族的出现,必定会伴随着另外一个家族的沉沦,这种斗争虽然不见刀光血影,但是却仿佛杀人一般让人不敢直视!

“尔等,看来是不想团结一致啊!”钟繇看着一个个沉默不语的家主和官员,倒也没有多么的生气,直视轻笑了一声,“老夫这里有一个消息不知道你们想不想听?”

陈群突然笑了出来,“元常兄直说吧,莫要这般笑话我等了!”

当初行子侄礼的陈群,此时却也是用兄长待之,不过对于这种事情,钟繇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刚刚老夫得到了消息,徐州的那位已经被剥夺了兵权,改任执金吾,被带回了洛阳,不日将会和陛下一起归来!”

这个消息真的是让所有人都震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钟繇,他们震惊的是臧霸那个连太祖曹操都拿他没有办法的人,就这么被曹丕夺下了兵权。

“怎么可能!”其中一个臣子猛地站了起来,满脸的不敢相信,“臧霸可是青徐之主,若是就这么被带走了,他曹子桓就不怕青徐大乱么?”

“就是!”另一个臣子也斩了起来,“青徐二州兵马不下十万,占据了小半个中原,兵强马壮,兵精粮足,一旦青徐出了乱子,这刚刚安稳的大魏就彻底的没有了!

现在洛阳又是这么一个模样,他曹子桓难不成还不知道么,若是此时他拿下了青徐之地,恐怕很快他就会被整个中原都闹得不可开交的,而且整个中原都会乱套的。

曹仁和张辽都死了,曹休和夏侯尚哪里可能守住南方和中原,陛下他是要干什么?他难不成是要和我等同归于尽不成么?”

和他们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相当的多,青徐之地的大都督臧霸,那是已经雄踞青徐许多年了,当初曹丕当上了魏王,青徐士卒就开始过兵变了。

就这么一群暴脾气的家伙,他们生怕一个不甚就会出现大问题,没想到曹丕竟然也这般的莽撞....

时间回到数日之前,曹丕此时已经将书信交给了毌丘俭,他知道现在他靠不上其他人,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还有洛阳的弟弟。

此时他的太尉贾诩已经到了极限,或许这次回去之后,太尉贾诩就算还活着,他也会沉寂下去的,世家已经开始反攻了,那么他也要准备反攻了。

既然如此,他就要将自己的手段都使出来了!

曹丕没有狂妄自大到可以和天下世家作斗争,同时也不会妄自菲薄,他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世家的能力。

世家敢于这般做,是因为大汉几百年的祖宗之法,这么多年的实力的积攒让世家成为了这个天下独一无二的状态和团体,这么一个团体的存在让人感觉到非常的紧张的。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天下世家已经拿下了绝大多数的地方州郡和朝中的官职,当初自己为了能够成功的篡汉称帝,他不得不和世家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虽然自己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从世家的手中夺回来了好多的权利,但是现在世家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要和他正是夺权,那么他就不得不好生应对。

若是翻脸的话,恐怕他就算是赢了,那这个大魏也就完了,这是难免的事情,这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件事情,只不过在曹丕的眼中,这种时候绝对不是这种时候。

曹丕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全部完成,他需要赶紧解决了手边的问题,为了大魏,他的那个弟弟已经出现在洛阳城,开始为他保驾护航了,这种好机会他绝对不能失去。

曹丕将所有的心思都放了回去,然后直接走出了大帐,看着众多士卒大喝了一声,“众军收拾行装,撤军!”

曹氏三路征伐东吴,历时半年之久,三路大军有胜有败,总体而言江东虽然没有失去寸土,但是整体大军被打崩了,至少数年之内他没有了北上之力,加上西川,孙权数年不敢再说称帝之事。

同时曹氏虽然一直处于进攻的姿态,但是因为疫病也倒下了不少人,加上因为病故失去的东路大军大将张辽,中路大军统领曹仁等大将,曹氏也算是实力大损。

这次撤军也算是让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同时江夏的文聘趁机拿下了江东三县,也算是完成了些许的目标,让江夏这个钉子钉的更加的深了。

曹丕一声令下,大军缓缓撤出,但是却没有直接从宛城回转洛阳,而是去了青徐之地,然后去了洞口大营!

曹丕说张辽病故于军中,他不能就这般回去,必须要去一趟江都,张辽死在了江都,他必须要去看看。

江都距离洞口算不得远,和徐州更是比较近的,在这里病逝的张辽自然是受到了极大规格的照顾,便是曹休等人听到曹丕要来的时候,也赶紧布置了洞口东路防线,然后回转江都,等候着曹丕的到来。

当曹丕再次见到张辽的时候,只剩下一个棺木了,此时天气炎热,便是多放置冰块老冰也难以保存尸身,所以留下的只能是棺木以凭借此物来吊唁。

而张辽的尸身最后按照张辽的命令,被葬在了广陵,至于为什么,除了张虎以外谁都不知道,只是说这是张辽的命令,至于这尊棺木,则是最后会葬到逍遥津,给他矗立衣冠冢。

(关于张辽的墓穴,作者倒是没有为了小说瞎说,现在在逍遥津公园的的确是张辽的衣冠冢,这一点已经是众所周知了,之后他并没有回到他的祖地雁门。

作者在翻看其他文件的似乎偶然得到了这个消息,他的墓应该是在广陵,现在应该是在华林寺之内。

至于为何这般说,那是因为作者据《宋高僧传·卷十·唐扬州华林寺灵坦传》载:“元和五年相国李公墉之理广陵也……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

为了找这个,还真是很不容易的,虽然作者没有亲自去广陵看,但是想来应该是不会差的,至于为什么会放到这里,想来是和张辽与曹丕的关系有关的,事后会说的。)

曹丕见到了这空荡荡的棺木,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而是满脸悲伤的给张辽上了香,好生拜祭了一番。

“文远于我大魏,于我曹氏有着莫大的功勋,朕不可不重视,今日文远将军身死,谥为刚候,其子张虎继承其爵位!”

对于张辽,曹丕对他的恩宠还是相当的充足,可以说对于张辽那是竭尽全力了。

重臣对于曹丕的这种做法,那也是十分的感动,至少他们现在表现的十分的感动,唯一一个不敢动的,应该就是臧霸了。

作为青徐最大的势力之主,臧霸对于其他人都不害怕,唯独害怕这个皇帝陛下,当初太祖曹操已经默许了他在青徐之地的各种行为,所以他也不担心。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的曹丕是否仍然愿意遵从他父亲那没有名言的规矩,他不敢想象。

当初青徐兵变也让曹氏脸色无光,虽然曹丕时候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他总感觉会有些不好。

此时看着满脸悲伤的曹丕,他生怕自己会成为这次曹丕的实际目标,毕竟从宛城到江东,这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距离也算不得近,若是这般行为只是为了拜祭,那对于张辽也太过于奢华了。

不过臧霸心中千回百转,曹丕却是看都不曾看他一眼,对着张虎好生安抚了一段之后,他知道了张辽的坟墓被葬到了广陵的华林寺,手中的动作顿时停了一下。

看着一脸悲伤的张虎,张辽努力的张了张嘴,然后拍了拍张虎的肩膀。

“朕要东巡,看看张辽将军念念不忘的华林寺到底有什么!”曹丕说完之后,根本不给众人反对的机会,就带着麾下的大军继续前往了广陵,真的开始了他的东巡之旅。

众多臣子文武看到这一幕也知道自己劝不动,只能在后面默默的跟随着,便是曹休都忍不住跟在了后面,不知道这个陛下要做什么。

广陵郡有很多大人物,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战场,不适合进攻也不适合防守,往往这里都会屯着重兵,从孙策的时代,这里就总是经受着江东的进攻,那时候广陵的将军还是陈登。

只不过这么多年,无论是广陵的守护神陈登,还是曹魏的守护神张辽此时都已经不在了,留下的只是他们的坟墓,华林寺并不是一个多么豪华大气的寺庙,甚至于作为张辽的坟墓,他还有些寒酸。

不过这不影响曹丕等人的拜祭,而在这广陵内外,则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徐州之兵。

当曹丕准备来到广陵的时候,臧霸就已经偷偷命令麾下将校在广陵严防死守,广布重兵,说是为了防备江东,实则是想要干什么,想要防备什么人,众人不用多想。

曹丕来到广陵之后,看到这么一副模样,二话不说就想着让曹丕离开,这重重大军包围之下,对于双方都不是很安全,但是曹丕丝毫不听众人的劝阻,直接带着众多文武,将大军放到了城外,就这么来到了广陵城之中。

此时曹丕的身边只有数百虎卫军,大将倒是颇多,身边还有许褚,但是此时若是臧霸想要动手,恐怕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曹丕这辈子就可以选择结束了。

曹丕这一路上仿佛没有看到任何人一样,就这么一点都不在乎的样子,就这么满脸笑容,在众多文臣武将的带领之下,来到了华林寺之中,来到了张辽那简简单单的墓碑面前。

“这下面就是张辽将军的尸身么?”曹丕看着身边的老僧,那是为张辽看守的老和尚,在大汉这个时候,和尚都算是一个稀罕物件,更别说是这么老的和尚。

“阿弥陀佛!”老和尚做了一个礼,“下面正是张辽将军的尸身,陛下请!”

曹丕点了点头,然后就带着众多文武在张辽的坟墓面前拜祭了起来,每一个都是万分的虔诚。

当众人都拜祭完毕之后,曹丕满脸的哀愁和感慨,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带着给张辽看守坟墓的老和尚来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凉亭之中。

“陛下!”内侍奉上茶汤之后便想着退到了一旁,却是被曹丕叫住了。

“广陵是臧霸将军的防区吧!”

“回陛下,正是!”

“臧霸将军可在?”

“镇东将军正在外面!”

“请臧霸将军进来吧,文远将军也是他的老朋友了,朕想要问一问他一些关于文远将军得旧事!”

“诺!”內侍应诺之后便离去了。

此时凉亭之中剩下的就是两个人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一个静坐不语的曹丕曹子桓,两个人就这么沉默着谁都没有说话。

至于虎卫军以及虎卫军的统领许褚等人,都离这里远远地,像是在保护着整个华林寺一样。

“镇东将军!”内侍来到了众多文武休息的地方,“陛下有请,陛下见到张辽将军愤怒之后有些感怀,想要和镇东将军聊一聊当初的事情,多聊一聊文远将军!”

那内侍虽然是曹丕身边的近臣,但是常年来也是经常收到臧霸的孝敬,这该说的不该说的,此时都已经说了。

臧霸听闻之后,赶紧拿出一个钱囊偷偷的放到了内侍的手中,然后轻笑着说道,“请回复陛下,老臣这就更衣,马上就去面见陛下。”

“将军请快些!”掂了掂手中的钱囊,满脸的笑容更加的浓密了,“小人就在外面等着。”

“多谢!”臧霸躬身送出他去。

等到内侍离开之后,臧霸身边的众多将校也都围了过来,“大哥,此时陛下让您过去,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啊。”

“正是如此,大哥,我等还是找个理由不去便是了。”

“大哥三思,此时不是一个好机会。”

被众多兄弟劝说的臧霸只是淡淡的摇了摇头,看向了一边的亲卫们,“现在陛下身边都有何人?”

“据消息来报,应该只有一个老和尚!”那亲卫应声说道,“许褚将军带着虎卫军都在外面防守,这华林寺实在是太破旧了,恐怕不是一个合适的防御之地,那许褚应该是也怕咱们!”

臧霸点了点头,然后冷笑一声。

“一个小小的曹丕竟敢学那关云长么?还想着让老夫束手就擒?他若是敢妄动,老夫就直接将他拿下!”

臧霸的话并非没有道理,曹丕和臧霸谁年轻,自然是曹丕了。

但是曹丕和臧霸谁更加能打,那还用说么,臧霸能打那是因为他纵横天下这么多年了,曹丕能打那是因为...他是曹丕。

臧霸穿戴整齐,将大刀长矛都放下,腰间别着一把长剑然后施施然的走了出去。

“我等且去吧,莫要让陛下等急了!”臧霸满脸的轻笑,跟在内侍的后面,缓缓而行。

到了凉亭之外,内侍看着臧霸腰间的长剑,想要让他将长剑交出,臧霸刚刚想要反对,就被凉亭之中的曹丕打断了。

“让臧霸将军进来,你退下吧!”曹丕端着茶碗慢慢喝着茶汤,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然后不由的感觉到这是一个名士的风范。

臧霸听到这句话,也是会心的一笑,然后缓缓走了进去。

“臣臧霸,见过陛下!”从行礼这方面来说,臧霸真的没有任何的毛病,或许是因为这凉亭之中没有人能够挡住自己,所以他也十分的放心。

虽然这里若是出了什么事情,许褚能够瞬息之间来到他的面前,但是只要他一声令下外面的无数徐州精锐就能来到他的身边。

“起来吧,今日将臧霸将军请来,就是想要和臧霸将军好生聊聊,文远将军的事情。”

“陛下请说,臣定然知无不言!”

“文远将军....他现在故去了啊!”

“陛下,您还请节哀啊,要保重身体!”

“你说,文远将军故去了,你会不会很开心啊!”曹丕突然话锋一转,就将这话扯到了臧霸的身上,“臧霸将军,您开心么?”

臧霸不知道为什么这话题突然就上了自己身上,看着满脸平静之色的曹丕,他的脸色也冷了下来。

“您这是什么意思,老臣忠心耿耿....”

“你若是忠心耿耿,那文远将军也不用这么劳心劳力了,防备着东吴,还得防备着你!”曹丕将手中的茶碗放在了桌案上,看着脸色慢慢变得阴沉的臧霸,“镇东将军当了这么多年,臧霸将军辛苦了!”

“老臣不辛苦,老臣觉得自己还能再干十年!”臧霸轻笑着,装作听不懂曹丕的意思一般。

“将军若是再当十年的镇东将军,朕害怕文远将军泉下有知,会不安稳的!”曹丕只是轻笑着摇摇头,“将军还是跟着朕回到洛阳吧,真需要老将军当朕的执金吾!”

“陛下说笑了,青徐之地乱不得,老臣还要为陛下坐镇青徐....”

“只要老将军在身边,这青徐之地就不会乱!”曹丕直接打断了臧霸的话,“朕需要老将军,老将军还是不要反对了吧!”

“陛下,这是铁了心的要折腾老臣了?”臧霸突然冷哼了一声,似乎已经做好了撕破脸的准备,“老臣若是不同意呢?”

“您没有资格不同意,执金吾的位置朕给你准备好了!”

“呵呵...哈哈...哈哈哈哈!”慢慢的臧霸变得有些猖狂了起来,“臧霸若是就不同意,陛下还想杀了老臣不成么?”

臧霸笑的非常猖狂,甚至都可以说的上是对曹丕的不屑。

曹丕被这笑声嘲讽着,却是没有任何的不开心,脸色一如既往的平静。

“镇东将军乃是我大魏的忠臣良将,朕怎么会杀了将军呢,再说了,杀了将军虽然能够让外面的那些徐州精锐没有了主心骨,不过却也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不合适,不合适!”

看着在那里摇头,仿佛真的是在计算杀了自己合不合适的曹丕,臧霸心中的怒火就更加的昌盛了起来。

“好,好啊!”臧霸此时也不再老老实实的跪在那里了,而是直接就站了起来,“如今这凉亭之中就你我二人,你说...杀了某家?不知道陛下是从哪里来的这种自信啊!”

臧霸说这话的时候,还缓缓的走到了曹丕的面前,手也慢慢的摸向了自己腰间的长剑,眼神也变得十分锐利,眼神之中还带着些许的不屑。

“自信...朕一直都十分的自信!”曹丕轻笑着抬头,就这么面对面的看着这个将领,“老将军现在可能束手就擒啊!”

“笑话,就凭你曹丕?”臧霸一声大吼,手直接将腰间的长剑抽了出来,然后....

“啪!”他的长剑抽出来了一半就被人给摁了下去,“阿弥陀佛,施主还要冷静啊!”

臧霸看着面前的老和尚,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将自己的手给摁住了,长剑也被他慢慢的摁了回去。

“你是何人?”臧霸有些惊讶,同时心中也有着些许的怒火,但是任凭他如何努力,他的手都拔不出来。

“宣高,真的认不出老夫了么!”那老和尚突然轻笑了一声,然后手掌一转,切住了臧霸的手腕,猛地一推,肩膀一撞,然后反手一拉,长剑就直接脱鞘了,不过脱鞘之后也是被那老和尚给拿在了手中。

长剑的剑尖此时正遥遥对着臧霸的咽喉。

“这一手拔剑之术,不知道你可想到了什么人?”那老和尚还是这般的轻松随意,“宣高,迷途知返,尚有机会!”

感受着咽喉之处那冰寒的锋芒,臧霸脸上的惊讶越来越重了。

“你到底是谁,你怎么会这个,那个人已经死了,他已经死了!”

“宣高,真的认不出老夫么?”老和尚轻笑一声,然后反身将长剑收回了臧霸的剑鞘之中,同时再次一个冲撞,将已经有些年迈的臧霸给摁在了桌案上。

“魏越!”这个时候,这种熟悉的感觉终于让臧霸想起来了这个名字,“你是魏越, 你是魏越!”

魏越,当初吕奉先麾下的第一亲信,曾经和吕布一起闯下了冲杀千万倍敌军的记录,将张燕打的狼狈逃窜。

多年来,他是唯一一个做了吕奉先亲卫的人,不声不响,但是吕布麾下无人敢轻视他的存在。

这个人已经消失了很多年了,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臧霸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己现在很危险。

“陛下,你真要杀我!”声嘶力竭的臧霸想要靠着自己尖锐的声音换取一线生机,希望能够有人听到,但是当他嘶吼半天之后,他失望了。

“老将军,可以安静下来了么?”曹丕走到了臧霸的身边,满脸的微笑,“若是不能安静下来,您再喊几句,等您冷静了咱们再说。”

“陛下到底想要干什么,非要杀了老臣?”已经冷静下来的臧霸,看着曹丕没有立刻杀死自己,就知道自己还有活命的机会。

“想要让臧霸将军当朕的执金吾罢了,仅此而已!”

“哈哈哈....执金吾....哈哈哈...”臧霸疯狂的大笑了起来,“我的陛下啊,就算我臧宣高同意当您的执金吾,您也同意任命老臣为我大魏的执金吾,可是这青徐十万大军他们听不听?”

“他们听不听不重要,只要宣高将军在朕的麾下,在朕的身边,那就足够了。”曹丕没有丝毫担心青徐之地的那群不着调的士卒。

徐州刺史还是您的儿子,青州刺史还是孙观的儿子,但是...你说老将军您的儿子比马超如何?

臧霸突然一愣,然后脸色快速的变得灰暗了起来。

马超曾经聚众造反,世间都说马超是因为曹操杀了马家上上下下才让马超造反的,但是他们知道的是,马超先一步造反,最后曹操被世家大族的话压得没有办法了,才将马家满门杀了一个干净。

而现在曹丕的意思是,臧霸的儿子是敢不敢和马超一样,亲自背上一个弑父的罪名。

而且无论他敢不敢,臧霸都是那个最惨的人。

“陛下....”臧霸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一直小心翼翼的就是害怕落到曹丕的手中,让自己进退为难,而现在他终于还是落入了这个田地,他就必须要琢磨一下这个事情。

“放开臧霸将军吧,他是朕的执金吾了!”曹丕轻笑了一声,然后缓缓站了起来,走到了之前的位置上,“来人,朕要传旨!”

黄初四年,曹丕三路征伐江东,不胜不败,无功而还,同年东巡广陵,将提臧霸为京城执金吾,待在身边,从此青徐大将军臧霸,手中再无任何兵权。

(最后再说一次臧霸被曹丕带走这件事情。

《三国志》: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于洞浦。征为执金吾,位特进。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

从这里面几乎可以看得出来,臧霸被带走,被带到京城成为执金吾应该就是黄初四年的时候,因为在第二年,也就是黄初五年,青徐之地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曹丕再次征伐江东,不过这次人家去的广陵,然后游猎,游猎,游猎.....

也就是鲍勋作死的那一次,曹丕带着十万大军去广陵游猎,其目的是第二次驱除青徐割据势力,然后将利城兵变这件事给解决了。

“六月,利城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杀太守徐志。”这是当初史书上的记载,只不过就是一次小小的杀官造反,本来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从这个杀官造反之中,却有着曹丕第二次征伐江东,同时还有这平定青徐的问题。

“九月,遂至广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诸城守。”这是史书记载的另外一句话。

在黄初五年的九月,曹丕来到了广陵一带,然后下诏书赦免青徐一带的豪族。既然赦免,那么必然有罪,那么罪从何来呢?这个罪名可能是因为之前的青徐兵兵变,可能是因为臧霸一事。

但是无论怎么说,赦免代表的是曹丕的一种态度,即说明曹丕不再追究之前之事,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们需要付出一些什么来交换自己的身家性命。这交换的,就是青徐一地的控制权。随后,曹丕将此地的城守全部换成了自己人。

这就是青徐势力收尾的阶段了,除此之外,臧霸的旧部如吴敦、尹礼、孙康等人都被解除了兵权。曹丕基本上实现了他的青徐计划中的“更换城守,夺其兵权”的目标。而此时曹丕驻扎在广陵一带的军队便成为了曹丕威慑青徐豪族的助力了。因此这一批军队便看似是为伐吴所准备的,实则是为震慑青徐大族而准备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这次六月与九月,分别代表的是黄初五年九月和黄初六年六月,也就是说,那六月的利城兵变其实就是青徐之地的世家造反出现的反击,不过这次反击迎来的就是曹丕的雷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提到的起兵之人为郡兵蔡方。这不由得便让人起疑,明明是郡兵起义,为何会引申到青徐一带的豪族呢?若是我们将这一次兵变与六年前的青徐兵兵变放在一起看的话,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六年前的青徐兵兵变的一次延续。

六年前的青徐兵兵变,因为曹操身死的缘故,青徐兵认为天下将乱,因此纷纷脱军;曹丕虽然以怀柔的手段暂时让青徐兵归队,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在六年之后,豪族们借助曹丕削兵事件,再次煽动这一批本来就对曹丕政权有意见的青徐兵反叛,进而便引起了利城兵变。

六年前的青徐势力豪族之人,已经尝到了甜头,自以为他们能够再次创造出一样的局面,赢回他们的首领,赢回他们的利益,但是现在的曹丕却已经不是六年前的曹丕了。

曹丕面对着青徐兵变发挥出了自己过人的政治能力,他一方面派出士兵镇压叛乱,一方面又采用怀柔手段赦免被胁迫的叛军,以求逐渐分化叛军。据记载:

“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讨平之。其见胁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

屯骑和步兵校尉这两个职位只在一个地方有,那就是直属曹丕的洛阳大军军营之中,只有在那里,才会有这两个职位,也就等于是,地方某个地市出现了问题,中央特种部队加上隔壁省的大军直接扑过来了,将他给扑杀了。

曹丕动用了屯骑和步兵,并且还有青州刺史的士兵讨伐叛军,同时还下命令赦免被胁迫的叛军。在曹丕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手段下,这支叛军迅速土崩瓦解,不久之后便消失了。

广陵之战发生在黄初五年、六年,在臧霸夺兵事件后的一年。这场战役非常奇特,奇特在它的声势非常大,但是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根本就没有和东吴刀兵相见。当时曹丕聚集了十余万大军,旌旗长达数百里,气势很足,但是效果却非常差。

而且广陵这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作为战场与吴国开战。首先来说,广陵一带江面非常宽阔,对于渡河作战的曹丕来说,应该尽可能选择江面狭窄易渡之地而不是宽阔之地;其次,此时吴国的都城在武昌一带,即便是从广陵渡江,也无法威胁到孙吴首都,因此战略价值不大。

一般来说,曹魏在进攻孙吴的时候,往往都会从颍水入淮水,然后经寿春,沿淝水入江,之后再进攻建业。不光是曹魏,此后的后秦也是沿着这样的路线进攻东晋的。因此从广陵强渡是一个不太明智的选择。我们也可见,在实际作战之中,从广陵强渡是失败的。如:

“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不仅战役进展不顺利,作为此次南征的支持者,曹丕的战略计划中也出现了非常奇特的想法,据记载:

“见贼可击之形,便出奇兵击之,若或未可,则当舒六军以游猎,飨赐军士。”

曹丕的战略计划是大军出击,看到敌人就打他一下,如果看不到敌人,那就让六军出去打打猎,猎到了猎物就给士兵们改善伙食。

带着无数大军去打猎,从古至今也就是他曹子桓一个人能够干得出来这种扯淡的事情,若非是为了平定青徐之乱,消除青徐的割据势力,恐怕曹丕这么干,他早就被下面的人推翻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在黄初五年,曹丕发动了第一次广陵之战,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大军驻扎广陵,给青徐一带的豪族势力以震慑,然后曹丕本人着手更换青徐一带的城守。因为曹丕的大军存在,此事这一批青徐势力只得暂时忍气吞声。

在黄初六年,这批豪族势力山东了六年前便对曹丕政权不满的青徐兵进行反叛,即为利城兵变。此时曹丕为了进一步平定青徐,开始了第二次广陵之战。这一次的目的是为了彻底平定青徐一带的豪族势力。

论征伐天下或许曹丕不如自己的父亲曹操,但是论权谋算计,他曹丕能够最后脱颖而出,七年的时间让曹氏登基,给大魏续命,驱除边疆无数异族,消除青徐割据,他的政治能力绝对不在其父亲,大魏太祖皇帝曹操之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